扎根于生命科学领域18年,赛业生物致力于以数据、算法和模型加速新药研发。值此成立18周年之际,赛业生物特面向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发起主题为“18年·18人·18问”系列访谈。
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百英生物创始人兼CEO查长春,共同探讨抗体药物行业乃至整个生物医药领域的现状与未来!
访谈内容精选
Q: 百英生物目前的定位是专注于抗体表达和抗体发现CRO服务,当初是怎样的契机,奠定了百英生物现在这个发展方向?
A: 查长春:百英切入这个业务板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行业,另一个是企业自身的条件。
行业方面来说,我们国家大家都知道非常知名的“722核查”。2015年的722核查说中国的临床要跟国际接轨,按照国际的指导方针去做临床。这样一来,就带来了一个行业契机,大量的人可以按照国际标准去做创新药。抗体又是创新药的主战场,所以我们国家大量的企业起来,加上资本市场的加持,比如2018年科创板的开闸等等,这些都是行业带来的需求。
第二个,就是回到我们自身。我的背景最早是从基因合成开始,后来做基因工程下游。那这时候行业有很多的需求找到我们。所以就从抗体表达起步了。
至于抗体发现,随着我们抗体表达在客户端和整个市场端的推进,我们有大量的客户。那这时候公司就面临发展,第二增长极往哪走?是往下走?往CDMO走?还是往上走?
我们当时选择往上走,从发现序列给抗体表达提供来源。总的来说,就是这么一个契机进入这个行业。
Q: 百英生物和赛业生物达成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抗体发现平台的优势,对于这项合作,您有着怎样的期许和愿景?
A: 查长春:首先,真的是非常感谢韩总的信任,能选择我们。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真的是特别需要。双方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前一段时间,周顺博士做了一个线上的讲座,我看到一个数字,2023年销售排名前十的抗体药,有7款是全人源抗体。实际上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全人源的抗体在抗体工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是这个趋势。
因为我们的单B平台有几个“1”。我们一天可以完成100万个浆细胞的筛选,一周可以完成从小鼠到抗体的序列,拿到几百个配对的序列,一个月就完成整个发现过程,包括基础的药效检测、阻断活性、激活活性等。这些都做完,结合我们的表达优势,这个平台就很有优势。但是如果用传统的老鼠来做这个事情,这个优势就没有了。前面我们快了这么多,后面还是要做人源化改造,还要做亲和力成熟,做各种工程化改造,后面的时间很长,那前面节省的时间就白节省了。
所以我们就想,一定要找一款全人源抗体的平台。我们有几点要求想法,因为现在很多人源化小鼠我们了解,大多数都基于CRISPR进行基因编辑,而赛业是基于TurboKnockout®的升级版的ES打靶技术。这是你们赛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另外还有一个,主要看性能,我们看到赛业的人源化小鼠的替换种类,因为我们现在合作的已经成熟的是面向双链的普通小鼠,今年年底可能有基于纳米的Nano人源化小鼠,以及基于共同轻链的人源化小鼠。现在我们双方已经建立了合作,且共同把很多界限拉得很清楚。如果我们现在双方的合作,从一个靶点到一个候选分子,三个月之内就做完了免疫、筛选鉴定这些工作,那我们就可以拿到往后推的PCC(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了。这绝对对行业是一个巨大的价值和颠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好。
Q: 近年来,抗体药物迎来井喷式发展,您怎么看待目前抗体药物行业的发展趋势?
A: 查长春:抗体是一个有靶向作用的蛋白,前一段时间有个说法叫“万物皆可连”,都可以连在抗体上做一个靶向的,药物的这种方式都可以重新被做一遍。
我们国家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抗体药物上市是2018年,君实的PD-1。2018年到现在才6年的时间,国际上,第一款人源的抗体还不是全人源的抗体,1997年上来的,97年到现在才不到40年的时间。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的疾病是免疫系统的,我们还都没有解决方案,没有药物可以治疗。那这里面抗体一定是主体,当然它可能是抗体的各种变种。
Q: 对于从学校跨入生物医药行业职场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
A: 查长春:我前两天刚好看到马云有一个演讲,他说如果他们的十八罗汉这时候去应聘阿里巴巴,门都进不了。为什么这18个人能够把阿里巴巴做起来,能够搭起一个架子,往后发展。他们相信相信的力量。当行业不好的时候,当整个环境不好的时候,如果你在那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所以说他们说抱怨者永远正确,而乐观者永远胜利。我们还是说这是想说一个心态上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确实现在整个就业的岗位或者新增的岗位里面有一定的承压。虽然我们说年轻人要敢闯敢做敢想、敢拼,那你得有梦想,但首先得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就是说我们说要一方面脚踏实地,另一方面仰望星空,这两样都要有。
现在的年轻人一定没问题的。一代比一代强,未来肯定更加美好。
【诚挚邀约】巅峰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