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叩开基因密码之门,生命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在重塑人类文明的高度。当人工智能与基因编辑技术碰撞出创新火花,当罕见病诊疗与动物模型研究开辟全新路径,一场汇聚产学研医各界智慧的跨界对话正在中国生物医药界激荡回响。
2024年,正值赛业生物成立18周年之际,我们推出了《18年18人18问》特别访谈,以“打开认知边界,探索无限可能”为精神坐标,对话18位行业领军人物。这场持续百余日的思想盛宴,覆盖基因编辑、AI制药、抗体研发、肿瘤治疗等多项前沿领域,还在不断地触达更多行业受众,在生命科学领域持续释放前沿思辨的魅力。
【点击观看视频】
生物医药创新者多维突破
这场横跨产学研的思维畅谈,展现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者的多维突破:从赛业生物董事长韩蓝青的“基因语言大模型”,到赛业生物首席科学官欧阳应斌解析基因编辑小鼠、赛业HUGO系列模型的创新,到麻省理工学院(MIT)张曙光教授的“生物数字融合”,每条路径都折射出"生命科学+前沿科技"的双螺旋创新哲学。
跨界对话点亮创新星火
系列访谈也构建起了“学术-产业-临床”的黄金三角对话场域。暨南大学尹芝南教授解码γδ-T细胞免疫治疗新范式,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教授李晓江解析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大动物模型的运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揭开“人源化器官猪”背后的基因编辑奥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蒋海山主任医师从临床视角剖析罕见病诊疗痛点,蔻德罕见病中心创始人黄如方则提出“患者赋能生态”,传递罕见病群体心声。当实验室的基因剪刀遇见临床未满足需求,当学术界的原创发现碰撞产业界的转化思维,AI驱动药物研发、基因治疗产业化等创新路径和临床关怀逐渐清晰。正如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钱朝南所言“抗癌不仅是技术博弈,更是对生命尊严的集体致敬。”
洞见穿透产业迷雾
在生物医药资本寒冬背景下,系列访谈展现出穿透周期的战略眼光。享融智云董事长、药融圈创始人王波剖析行业投融资新逻辑,百英生物董事长查长春强调“创造价值才是立足之本”,免疫方舟创始人兼CEO高新借自己的新药研发参与经验,揭示“免疫突触重构”的奥秘,微光基因CEO胡洋则分享“十年磨一剑”的创业哲学。这些凝结实战智慧的对话,为行业绘制出“技术突破为核、临床价值为本、全球化布局为翼”的发展路线图。
青年力量重塑行业未来
特别策划的“青年特辑”成为系列访谈的破圈亮点。丁香园BuHead王辉、丁香通商务总监王晨怡、科研圈新锐创业者陈凯琦带来了新生代营销洞察,科普达人UP主“是安安迪博士呀”和“西分测小师妹”则解密了职业选择密码。这群平均年龄28岁的行业生力军用“坦白局”形式直面“21世纪是否是生物的世纪”的灵魂拷问,展现Z世代科研人“看清真相依然热爱”的赤子之心。
赛业生物《18年18人18问》访谈在2025年年初已正式收官,系列出品不仅记录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升级轨迹,更展现出中国科学家挑战“无人区”的勇气。当人工智能开始解析蛋白质折叠密码,当基因编辑技术突破种属界限,赛业生物正以平台之力,搭建起连接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创新桥梁。站在成年礼的新起点,这场跨越学术与产业、连接现在与未来的对话,将持续照亮生命科学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