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业生物

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CN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多类型常见问题解答
更多FAQ手册下载
动物模型问题
繁育生理
饲养和繁育
大小鼠鉴定
基因治疗问题
眼科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问题
靶细胞构建
CAR分子构建
CAR-T/NK细胞
体外功能实验
细胞模型问题
细胞模型构建
病毒包装问题
病毒包装
AAV病毒载体
CRO服务问题
小核酸药效
代谢药效
罕见病研究
神经药效
抗体药物研发问题
肿瘤药效问题
移植瘤模型
免疫重建模型
罕见病药物现状?

以下是关于罕见病药物的现状分析,涵盖研发、市场、政策等方面:

 

一、研发现状

 

全球研发加速:罕见病药物研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活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球已发现超7000多种罕见病,但目前仅约5%具备有效治疗药物。不过,随着对罕见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药企和研究机构投入到罕见病药物的研发中。

 

北京协和医院和清华大学学者2023年11月发表的文章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全球和中国处于临床前和临床开发阶段的罕见病药物数量都在增加。在过去五年中,中国正在研发的罕见病药物数量年均增长率为34%,高于全球正在研发的罕见病药物24%的年均增长率。

 

图片

全球和中国每年处于临床前和临床开发阶段的罕见病药物数量

 

 

我国研发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主要以合作许可引进为主,尚无我国原创新药获批上市。不过,高校和研究所已成为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的重要力量,且产学研合作逐渐加强。例如,我国针对《第二批罕见病目录》收录病种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数量虽不足国外的一半,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技术领域拓展:在研发技术领域,基因组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等成为研究热点。例如,抗体疗法、融合蛋白、免疫疗法、基因疗法、RNAi肽、反义寡核苷酸以及异体和自体细胞疗法等创新生物产品在罕见病药物研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全球罕见病药物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Frost&Sullivan资料,全球罕见病药物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的1351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383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中国罕见病药物市场也在急剧增长,由2020年的13亿美元急速增至2030年的2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4.5%。

 

跨国药企主导,本土企业崛起:过去多年,我国罕见病药物市场一直由跨国药企主导。不过,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内药企的研发能力提升,国内企业逐渐崭露头角。2018年—2022年,我国共有27种罕见病药物上市(新增适应症除外),仅有4种药物为国内企业引进或仿制。而在2023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至少27种罕见病药物里,有超一半药品来自国内企业。

 

并购交易活跃:近几年,罗氏、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等龙头跨国药企频繁押注罕见病市场,屡屡出手收购潜在优质产品。据统计,目前发生在全球罕见病领域的交易并购总金额已超千亿美元。例如,2024年1月23日,赛诺菲宣布以约22亿美元收购Inhibrx的核心管线INBRX-101。


三、政策现状

全球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上市。例如,美国FDA对罕见病药物的审批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FDA批准的罕见病新药数量明显增加。此外,欧盟、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也通过加速审评审批、减免临床试验申请、加长市场独占期和税费优惠等政策,鼓励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我国政策完善: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罕见病药物研发和保障的政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罕见病用药保障有着明确展望,国家《“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多处提及罕见病支撑。目前,我国罕见病的支持政策主要有加速审评审批、减免临床试验申请、加长市场独占期和税费优惠四个方向。此外,2024年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4年版药品目录中新增了13种罕见病药,进一步降低了患者负担。


四、面临的挑战

研发难度大:罕见病病因复杂多样,多数由遗传和基因突变引起,研发针对罕见病的有效药物需要深入的病理机制研究和精准的靶点发现,技术难度高。同时,罕见病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临床试验的招募和开展面临困难,增加了研发的时间和成本。

 

市场回报不确定:虽然罕见病药物市场增长迅速,但由于罕见病患者数量有限,药物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研发成本难以通过大规模销售来分摊,导致市场回报存在不确定性。这使得一些药企在投入罕见病药物研发时较为谨慎。

 

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尽管我国在罕见病药物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部分罕见病药物价格昂贵,患者负担较重,医保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罕见病药物的可及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药物。


五、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推动研发突破: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细胞治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罕见病药物研发有望取得更多突破。例如,基因治疗有望从根本上治愈一些罕见病,为患者带来长期的治疗效果。

 

合作模式创新助力产业发展:未来,产学研合作、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合作等模式将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化。通过合作,各方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攻克罕见病药物研发中的难题,加速药物的上市进程。

 

政策支持持续加强:各国政府将继续出台更多支持罕见病药物研发和保障的政策,进一步完善罕见病药物的审评审批机制、医保支付政策和患者援助体系,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市场潜力释放:随着罕见病药物研发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罕见病药物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罕见病药物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为药企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关问题
Q
罕见病研究常用的基因敲除动物模型有哪些?
Q
罕见病研究常用的基因敲入动物模型有哪些?
Q
如何构建罕见病动物模型?
Q
罕见病药物有哪些研发策略?
Q
在水迷宫实验中小鼠漂浮不动?